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認識新竹

10/11不用上班的上班日,小朋友去合歡山,早上聽了IC之音潘國正副總的演講,知道我們算是七波移民的第五波,新竹縣市100萬人,20萬人與科學園區有關。今天算是對新竹多認識了一點,真棒。

七波移民: 1711 閩南人移入(王世傑-墾荒之祖)
                  1725 客家人移入: 台三線-客家聚落等高線
                  1949 大陸籍軍民移入 眷村文化-眷村博物館
                           光復路一帶: xx新村,xx新城,金城新村 黑蝙蝠中隊(清大北院)
                  1960 工業區興起
                  1980 科技人移入
                  1986 阿美族移入香山
                  1990 外籍/大陸配偶移入

今天也是入秋以來新竹風最強的一天,好像颱風天,特地向潘老師要了下面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西門鄉紳林占梅﹝1821 ~ 1868﹞撰寫的,他是竹塹城內公館「潛園」的主人,允文允武,曾經防禦竹塹城而毀家抒難,同時也成立詩社「梅社」,詩作存世二千首。咸豐二年﹝1852﹞,他寫了「西城樓憑眺即事」,紀錄了十九世紀中葉從西門向西北遠眺南寮海濱的景象。 詩文如下:竹城西北地勢平,田園參錯續海坪,涼秋九月風怒吼,黃沙滾滾海霧騰

記錄了十九世紀中葉,從西門向西北遠眺南寮海濱的景象。潛園則是林占梅在西門城內所蓋的庭園。
 
 
 
此潛園與竹東潛園應無關
 
 

三上合歡

今天小朋友第三度上合歡山,記得第一次生澀地當隊員,第二次稍有經驗的當小隊長,這一次擔任中隊長,看到小朋友的成長,也看到FB的傳承。







 



 
 
巧遇同事鄭課長和兆哥等。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桃花心木 作者: 林清玄

 


鄉下老家前面,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林楊的桃花心木已是高達數丈的成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高大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不同的是,這是旱地,不是水田。 樹苗種下去以後,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並沒有規則,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林裡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裡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來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時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隔那麼久才為樹澆水。 但是,懶的人怎麼會知道有幾棵樹枯萎了呢?

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的人怎麼可能行事那麼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是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應該不會這麼容易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還是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掙扎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的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都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生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生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樹者言,使我非常感動,想到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禁得起生命的考驗。因為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生命的法則不可能那麼固定、那麼完美,因為固定和完美的法則,就會養成機械式的狀態,機械的狀態正是在通向枯萎,在通向死亡之路。

當我聽過種樹的人關於種樹的哲學,每天走過桃花心木苗時,內心總會有某些東西被觸動,這些樹苗正努力面對不確定的風雨,努力學會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陽光中呼吸,一旦它學會這些本事,百年的基業也就奠定了。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等高,是那麼優雅而自在,宣告著自主的生命。
種樹的人不再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工作是在修心 --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急匆匆趕去聽一場演講,趕路中心情焦躁起伏。好不容易到了會場,喘息未定中,看到了自己的愚癡。去聽演講,不是要安頓身心嗎?怎麼把自己弄得急躁不安?人常陷在情境中,反而忘了做事的目的。
我們為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更多的成就,疏忽追求過程中,心要清楚明白,安定快樂,才是真正的成就。
不禁想起一則廣欽老和尚的故事,承天禪寺起建的時候,一天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裡負責監工的師父正忙得不可開交,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
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這時候,外面有這麼多工程人員正等著處理事情呢!他心裡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 三兩 下。
廣欽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
這位師父心裡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廣欽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是做表面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又平又漂亮。因為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
廣欽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人的心隨境而轉的力量太大了,心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心的主人,實在很不容易,需要老和尚的棒喝,才能看到自己。
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徹底的提醒自己。我們常常陷在事情裡面,心是不安的、急切的,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擔心著別件事。「不斷的想要得」,想要做的很多,想做得更好,超過自己所能負荷,就是「貪得」。
當洗碗時,急切的要趕快洗完,好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因為潛意識裡認為它是「無用」的小事,諸如:趕路、等車、做家事、運動等等,都是此樣心態。其實「洗碗這一刻,就是生命!」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片段。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體悟,但正向的想法是稍縱即逝的,轉眼間,又掉入過去的習慣。所以反省之後的體悟要立即記下,〈應如是住〉。
整理成簡潔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完全是自己體證來的,對自己最有用。座右銘隨身攜帶,每日朗誦。當境界來時,以適用的箴言提醒自己,就不致落入負面的想法之中。
活在當下,當下並不是現在的時候,現在的環境,而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廣欽老和尚開示:"不要講別人用冷飯給你吃,你要說你沒有福報吃熱飯。"

廣欽老和尚開示:
"不要講別人用冷飯給你吃,你要說你沒有福報吃熱飯。"
有一次懺公帶領了我們一大堆的法師,還有這些護法居士,去參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就坐在那籐椅上。
那時候我在南普陀佛學院,因為我們總共差不多有二十多個大殿,大的、小的統統拜,我們沒意見。因為煮飯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我們那個院長他又很堅持,要我們十一點十五分才吃飯(台中南普陀佛學院一律持午,一到時間筷子一律統統放下,持午非常嚴格的)。冬天寒流來吃下去一直腹瀉……我們因為剛剛出家作沙彌,就對院長有一點意見。為什麼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念經念這麼久呢?十一點十五分才給我們飯吃,我們要熱一熱,院長又罵。
這一點事情我就耿耿於懷,因為剛出家實在是想不透。去拜訪廣欽老和尚,我就把這個事情對老和尚說:「老和尚,我們這個院長,老是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十一點十五分用冷飯冷菜給我們吃,吃得南普陀佛學院統統腹瀉,尤其我瀉得特別嚴重。」
講到這裡,廣欽老和尚一下子就:「住口。」我看老和尚很凶嚇一跳,「不要講別人用冷飯給你吃,你要說你沒有福報吃熱飯。」原來是這樣子,是,是。因為他是老和尚,很偉大,他是開悟的聖人。要常常這樣想,知道嗎?不要每次都說別人用冷飯給你吃,你要告訴自己你沒有福報吃熱飯。
我現在什麼事情統統用老和尚這一句話。要是有一個很稀奇古怪的工作人員我不恨她,我沒福報請到好的工作人員,都是請到一些不敬業的,沒辦法。用廣欽老和尚這一句話:她鬧,沒關係,是我修養不夠,她有資格鬧,沒問題。-----這很好用的,我統統不會煩惱。有時候用老和尚幾句話,真的挺好用的。所以一句話你就知道,什麼都要回歸自性,完全是你自己心的問題
生活中的一切,只因自己的執著、妄想、要求太多,其實是自己本身的福報不夠

蒲公英的過往 (轉貼)


曾經像蒲公英一樣,喜歡自由自在隨風飛行,
當飄蕩在空中不知去向,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也許是年少輕狂,不懂得把握分寸度量,
以為裝上了一對羽翼就可以肆意飛翔,
可是最終卻迷失了方向,慌張失措地跌得遍體鱗傷。
現實與夢想的距離可以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就像一株蒲公英,還來不及碰觸,就已經被風吹散。
一種態度,一段過往。
或激昻,或悲傷;或無憂無慮,或鬱鬱寡歡,
不管什麼態度,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往。
走過的路,有些心酸,有些辛苦,
但後知後覺也是一種收穫,至少多了一份人生的歷練。


生活本是苦難,它的美麗,不在於結束,
而是在其過程中的風風雨雨,
唯有經歷風雨摧殘的種子,才能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泰戈爾

我願念彌陀 果真法師著


 
離苦得樂一念間
 
1‧生氣無用
 
某法師有一天由某一處所,正要開門出來,不料,迎面撞進一位彪形大漢,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碰」的一聲,剛巧撞在法師的眼鏡上,眼鏡戳青了他的眼皮,然後跌碎地上,鏡片摔得粉碎。
 
此時那滿臉胳腮鬍撞人的大漢,毫無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氣壯道:
 
「誰叫你戴眼鏡?」
 
法師此時心想:世間法多由因緣合和而生,有善緣,亦有惡緣,解決惡緣之道,唯以慈悲待之,因此便以歡喜豁達的心胸來接受這項事實。
 
鬍子見法師以微笑慈容回報他的無理,頗覺訝異地問:
 
「喂!和尚,為什麼不生氣?」
 
法師藉機開示說:「為什麼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使破碎的眼鏡重新復原,又不能使臉上的鬱青立刻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情,如果我生氣,對您破口大罵,或是打鬥動粗,必定造下更多的口業及惡緣,甚至傷害了身體,仍不能把事情化解。
 
「以世間因緣果報來看這件事情,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們卻撞在一起,或許這麼一撞化解了我們過去的一段惡緣,因此,我不但不生氣,反而還要感謝您助我消除業障哩!」
 
大鬍子聽後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法,及法師的稱號,然後若有所悟的離去。
 
這件事過了很久,有一天法師接到一封報值掛號信,內中附有五千元,原來正是那鬍子寄來的,信中寫道:
 
師父慈鑒:
 
非常感謝您,那天撞了您,卻救下三條活命,事情是這樣的—
 
我年輕時本來不知用功進取,畢業之後,在事業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惱,常常自怨自艾,結婚之後,也不知善待妻子,常常拿妻子出氣。
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家提取,沒想到卻發覺妻與一名男子在家中談笑,我極度的生氣,衝動地跑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想殺了他倆,然後自殺,以求了斷。
不料,那男子驚慌回頭,臉上的眼鏡捽落地下,一時,我憶起慈悲的師父,師父的一句:「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使我冷靜下來
我想:
 
妻子越軌,我必需負完全責任。因為,過去我實在不該冷落她,經過這件事,我悟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再也不會暴躁及莽撞了。目前,我們一家和樂的相處,在工作上更能得心應手了。
 
師父的開示,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一生受用不盡,為了感謝師父的恩德,我匯上伍仟元,兩仟元賠償師父的眼鏡,三仟元為我,為妻子,及那個男人做功德,我慚愧以往不知修福,反而造下不少惡業,還請求師父為我們祈福化解,消除業障......。」
 
人與人之間相處,往往忽略了佛法所說的因緣,當逆境當頭時,往往以瞋恚、忿怒相向,殊不知「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法師以歡喜心接受橫逆,不但化解一段惡緣,並且點醒了莽撞漢,令他不但知道懺悔,還能做功德,進而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敬錄  我願念彌陀  果真法師著 


教你面對「捨不得」情懷

 
 
每個人都應該「活到天年」,那是老天爺注定給您的,可能是80歲,也可能是120歲,或者是像我常說的活到180,您想多一天都不可能;但是健康確是您自己要負責的,所以您要讓自己「活到天年」,而不是死於疾病!壓力是現代人最影響健康的問題之一,一旦學會「放開」後,您就海闊天空,任您遨遊!---健康管理師
 
根據生命壽限,人可分六種:
1、經常自己找氣生的人,叫『小心眼之人』,活50歲左右;
2、經常讓別人生氣的人,叫『下人』,活60歲左右;
3、自己經常生氣也經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活70歲左右;
4、經常讓別人生氣自己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生氣,你也能淡然相處之的人,叫『高人』,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的人,叫『真人』,能活100歲以上。
 
願大家:用「加法」的方式去愛人,用「減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做快樂真人!祝你無怨無氣,做快樂的真人!
 
《取捨觀》:「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
 
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人初生」時應該取,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長;取得知識,以 求內涵。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取捨,或取利祿而捨悠閒,或取權位而捨性命。「人上年 紀時」應當捨,到天命之年捨得越多,越健康。
 
 
3招,教你面對「捨不得」情懷
文.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楊錦波
(摘自2009/05 健雜誌)
 
據說從前印度的獵猴人,常使用香蕉為餌,將它置放在挖空的椰子裡。 椰子的一端穿孔綁在樹下,另一端則鑽開一個猴拳一般大小的小洞。 猴子都由於不肯放下手中的香蕉,因而束手就擒。我們不是也都如同猴子一樣,經常因為捨棄不下而自陷困境嗎?佛陀說過:「人生在世, 痛苦難以避免。受苦的根源在於不捨,割捨自如可以免除痛苦。」
 
練習割捨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要勇於割捨。
先生把車子停在路邊,隔天早上發現車窗被人敲破,車裡音響被偷。他面色凝重重,感到不悅。他轉念一想, 自我解嘲說:「也許偷車賊比我更需要它!」
 
面對失落以一笑置之。新陳壞空是物質世界的不變定律。
 
沒有人會永保健康,無人可以永久保有所得。有朝一日,災難 疾病一定會降臨。我們要珍惜現在,割捨過去,看得開,放得下,將傷痛化為慈悲,把失落轉為機會。
 
第二,要無所期待。
太太期待先生要按時下班來幫忙照顧小孩; 李 先生期待太太要孝敬自己年長的父母; 小姐期待父母要提供經濟援助;秦媽媽期望子女要恭敬從命,用功讀書,名列前矛。
 
我們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期待。如果別人符合自己期待,我們將它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激。如果期望落空,或是後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抱怨生氣,甚至暴 跳如雷。
 
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越是不捨,情緒反就越強烈。 把「應該」兩字擺開;去除對人附加的負面標籤; 以無所期待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善盡義務,不求回報;努力發現家人的長 處,留心他們對家庭的貢獻,表達對他們的感謝,可以增進感情,促進家庭和樂。
 
第三,要放棄操控。
吳太太因為安全顧慮,不准女兒在夜間 與同學外出。女兒大吵大鬧,全家不得安寧。經過檢討反省,她決定放棄執著,教導女兒注意安全,約定返家 時間,兩人達成共識,輕易化解衝突。
 
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因而試圖操控他人。不再試圖操控,有如放手讓小孩學習過馬路一般,可以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行為負責。小孩越成熟懂事,我們放手的範圍程度就越大。我們要學著當小孩的老師,循循善誘;而不要試著當長官,處處監控。
 
讓我們把不安的情緒轉化成愛心關懷,伴隨小孩一同成長。 佔有慾與操控心是我們自小養成的習性,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反射性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在每次情緒反應的背後,我們可以 來發覺自己不捨的是什麼?期待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小事來逐步放手,經過不斷檢討改進,就可以得心應手。少許放手,您可以增加些自由,減少些痛苦:放下一切,您可以完全解脫,快樂好似神仙。

轉念 (轉貼)

多事情,念頭一轉,情況就變得不一樣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
快樂的心情會讓身體更健康
無論生活中或是工作上
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事情
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不願意做的
可是,又不得不去做
如果心態沒有調適過來
就會越做越疲倦,越做越討厭
甚至,看什麼人都不怎麼順眼
反之,把它當作是布施,歡喜、高興來做事情
會越做越高興,越做越精神
a6ce18c3b398.gif
一件事,兩樣情
改變心態,就可以轉變心情
歡喜做、
要保持愉悅的心境
做了,就不要在背後唸個不停
a6ce18c3b398.gif
能多做點事,表示你能力
能幫助別人,表示你有福氣
那麼,想一想
是不是應該感到快樂無比?
一個字
一瞬間
一轉念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珍惜身邊的幸福(轉貼)

惜身邊的幸福
事情發生在美國一所大學
快下課時,教授對同學們說:
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
一位女生走上台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最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鄰居、朋友、親人等等
教授說:請妳劃掉一個妳認為不重要的人
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請妳再劃掉一個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同事的名字
教授說:請妳再劃掉一個妳一生中認為不重要的人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
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三個-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變得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的看著教授
感覺,這似乎不再是個遊戲了
教授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
女生遲疑著,艱難的做著抉擇
她舉起粉筆,劃掉了父母的名字
請再請再劃掉一個,身邊傳來教授的聲音
她驚呆了,顫抖的手又畫掉了她兒子的名字
緊接著,她,哇~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靜了一下問道:
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孩子
因為父母是養育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
而丈夫是你可以再尋找的人
為什麼丈夫,反倒是你難以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看著她,等待她的回答
女生平靜又緩慢的說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離我而去
孩子長大成人後,肯定也會離我而去
真正陪我度過一生的,也只有我的丈夫
朋友,你覺得正確的抉擇,是否真的是如此?
每個人的心中一定有著不同的思考
如果,要你和她一樣做抉擇
那麼,你的心,是不是有如刀割?
 
我們的身邊擁有很多幸福
可是,總是有著那麼一點不滿足
習慣了的幸福,也是需要愛心的灌溉和呵護
一想失去時的痛苦
平時,應該多珍惜僅有時間上的相處
有時,他是你最大的孩子
下班後,請容許他偶爾坐在沙發上
翹著腿,悠閒的看電視
容許他,幫忙做家事時,有點懶散、有點馬虎
容許他,老是忘了蓋好牙膏的蓋子
容許他,老是要努力暗示後,才記得住你的生日
其實,在堅強的外表下,他的內心也需要妳的支持和愛護
應該隨時隨地的注意這位『大孩子』
你一輩子情人
對待她,請你換個角度試試
是否,你要求她,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別把她當成免費的忠心奴僕
偶爾,拿起奶瓶;偶爾,請你換上圍裙
在柴米油鹽醬醋之後,請給她一點擁抱感受溫馨
請給她一點讚美,讓她的生活多點自信
來是一顆大樹
你除了要求他成績單上的數字!
也要教他欣賞大自然的藝術
鼓勵他必須堅強,也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和他說話,用嘴,也要用耳,並用你的心聆聽
在他長大之前,和他站在一樣高的位置看世界
導他慢慢前~~
關心,三不五時,愛要及時
孩子的哭聲,總是比父母的嘆息聲,得到更多注意
你不會忘記孩子的放學時間
卻總是忽略父母盼你回家的殷切切
在你還來得及的時候,請多關注他/她們的感覺
物質,永遠無法彌補精神上的寂寞空缺
多一點時間給父母,因為/她們真的需要你來陪
 
Stand by me 站在我這邊
老以為爸爸總是對哥哥偏心一點
媽媽對妹妹總是溺一些
其實,手心手背,這份親情,血濃於血
總在最需要時,她們就會出現,站在我這邊
愛要疼惜,情要專一
人們常說:相愛不易,莫輕言別離
可是,你是否真的細心在珍惜
別以為傷害沒關係,哄一哄就忘記
不在意!有一天,你會因此後悔莫及
其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愛,真的要好好珍惜
不應只是,掛在嘴上,哄一哄而已!
she

分芒果的故事(網路文章)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 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
 
--------------------------------------------------------------------------------
 
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
 
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芒果。
 
有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芒果,紅紅澄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
 
這時,媽媽把芒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
 
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我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芒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大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芒果,紅紅澄澄,大小各異。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芒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芒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 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芒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裡,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妳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如果你是孩子,請把這個故事講給媽媽;如果妳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