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我們培養沒有同理心的「優秀學生」將是20年來的大災難,戒之慎之!

 我們培養沒有同理心的「優秀學生」將是20年來的大災難,戒之慎之!


作家黃春明說了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何必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出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賺錢的人: 「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
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像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但祖辰並不是個案。

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麼?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五篇《最佳微小說》每看完一個只需要20秒。但慢慢咀嚼可能需要20年 ......

一、《散步》

         
一女孩在違背父親意願下結婚,離婚,父女反目,生活貧困並攜一子。
        
其母心慈,勸女兒趁其父散步的空閒帶著兒子回家吃頓熱飯。於是便常帶著兒子刻意避開父親回娘家吃飯。
        
直到一日下雨,祖孫三人在社區偶遇迴避不及,父親尷尬道:「以後回家吃飯就別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來!」

感悟:可憐天下父母心!

二、《牆下》
        
某男生高中時沉迷網絡,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
        
一晚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
        
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 「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父親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感悟:浪子回頭金不換!

三、《染髮》
        
今天爸爸在家自己染頭。
        
我就笑他:「爸,你都快60了還染頭髮幹嘛啊,還想返老返童啊?」
        
我爸說:「每次我回老家前,都把頭髮染黑,那樣你奶奶看見就會以為我還年輕,她也不老了。」

感悟:孝順父母,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四、《功夫》
        
爸爸:「兒子你覺得爸爸壯嗎?」
        
兒:「嗯。」
        
爸爸:「你覺得少林功夫厲害嗎?」
        
兒子:「厲害。」
        
爸爸:「如果我剃成光頭,練少林功夫好嗎?」
        
兒子拍手:「太好了!」
       
第二天,兒子看到光頭的爸爸,高興地說:「爸爸加油!一定要練成高手!」
        
那天,是爸爸化療的前一天 ......

感悟:父愛無痕!

五、《追到》
        
族中一爺爺輩人,七十多歲了!竟然在大門外,跟幾個五六歲小屁孩坐泥地上打彈珠,還大呼小叫耍賴 ...
        
被祖奶奶聽到了,拄著拐棍出來就要揍他,他起身就跑 ... 結果還是被追上,結結實實挨了一棍子 ...
        
事後他微笑的說 : 「要不是怕我媽摔倒,她是追不到我的 ...... 」

感悟: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故事,都緣於一個字:那就是 *「愛」💕*!

願每個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愛你所選,選你所愛 !

*無論親情、愛情、友情、同學情皆同此理,皆同此心!

https://youtu.be/8F4Nfuyl-xw

一切都會過去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傳說:
有位國王,要求國內的智者們想出一個口訣。他要求這個口訣,必須能適用於任何情況,例如遇到驕傲、失意、憂愁、快樂、勝利、失敗等情緒時,只要思惟這口訣,就能即刻得到心靈平靜。

消息才剛散布出去不到半天,就已經有人送上答案了。國王看了之後,不禁直呼:「不可思議!這真是完美的答案,無與倫比的珍貴啊!」 這智慧之語就是「#一切都會過去!」

的確,人生當中,無論是樣貌、壽命、名譽、得失、權貴、財富等等,這一切都會過去。我們可能前一刻事事順利,下一刻就遭遇重重困難。

一切都會過去──這是生命的常態,能隨時了解到這一點,那麼患得患失的心情將不復存在,也不會再斤斤計較於自己的利益。

在喪志時,無須自暴自棄;在得勢時,也不用得意忘形。
常常想到「一切都會過去」的人,處事會更柔和快樂,待人也會更加隨緣親切。不管是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環境,都無法攪亂他的心。
因為不再生起七情五欲的心理變化,所以能讓心靈得到平靜!

范仲淹曾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蘇東坡的詩也是如此表現: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這個「一切都會過去」的道理,對佛教徒而言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就是世尊的教法──#無常。

#一切有為法終將結束、別離、散壞、滅去......,#我們還有什麼好執著呢?

《厚道~不是糊塗,而是一種品格!》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個需要我瘋狂出差的工作,那時每年要去好幾次德國。每次去德國,我都會住同一家簡單乾淨的商務飯店,飯店大廳櫃檯的旁邊,有個小桌子擺放著檸檬冰水和一次性杯子,供顧客們免費使用。有時候早上,還會看到它們給晚起又趕著上班的客人提供的咖啡牛奶和新鮮出爐的牛角麵包。

這些免費供應,都是和飯店的餐廳直接有利益沖突的,換句話說,喝了免費的檸檬冰水咖啡,可能就會少買或不買飯店大廳咖啡廳的飲料;吃了免費提供的牛角麵包,可能就乾脆選擇不包早餐。

有一次我跟櫃台的經理聊天,想知道它們的想法是什麼。他笑著跟我說,他在英國念旅館管理,有一堂課,老師請The Ritz-Carlton Hotel 的總經理來講課,這位總經理對他們說:「如果你走進一家好的酒店,提出一個要求,你就會被滿足。如果你走進一家極好的酒店,你甚至不需要提出要求。因為,真正飯店經營的精明,不是利潤,而是客戶的忠誠度。
經商,貌似靠的是精明,其實,精明的極致,是厚道。」

後來每次我入住,我都覺得我那趟旅程,特別安心。

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暫時吃小虧卻長久贏得厚道美名的例子可以信手拈來,當然,反之亦然。

年輕的時候,我們願意跟一個人深交,可能是因為有彼此需要的能力,可能是因為有互利的利益。但是,年紀大一些你才會知道,能讓你安安心心交往的,都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聰明,而是他的人品。

可能是他很誠實,可能是他很正義,可能是他很善良,也可能只是他就是很堅持對你的承諾。

而這些說得出來說不出來的一些信任感,其實都不是精明聰慧,而是,厚道。

你想想,你認識得這麼多人當中,回想起來,什麼時候你用「這個人很精明」來表達你的稱讚?而那些你脫口說出「他真是個好人」的人,不都是厚道的人嗎?

回到那個飯店櫃台經理。

那天他說完了The Ritz-Carlton Hotel 哲學後,微笑地對我說:「我們從來沒有因為擺放了咖啡麵包,而讓我們的餐廳受到多大的損失,我們卻因為這樣,讓我們的客人包容了我們不足的地方,他們願意相信我們做不好的地方,絕不是因為我們不上心。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我們鬆一口氣的呢?

厚道,不是因為退縮示弱,是因為我們強大到,願意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