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粉末冶金與佛法(17) - 毋使惹塵埃

粉末冶金與佛法(17) - 毋使惹塵埃
李輝隆2006.06
粉末冶金這看似沒有生命的產品,卻會因為我們照顧嬰兒般的用心,而顯得如有生命一般的貴重。怕它崩損,怕它生銹,每天的生活當中,它正是我們的喜怒哀樂。大體上而言,是變好,或是變壞,會如華嚴經中所說的:「一切唯心造」,與我們休戚相關,不是嗎?接下來這篇粉末冶金與佛法就來看看另一個常見的「生銹」的問題。
粉末冶金產品在產品流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防銹處理,或在任一階段停留過久,常會有生銹的問題發生,即使有防銹處理也無法保證完全不生銹。粉末冶金的多孔質特性,可以含油其中,可使產品經久而不易生銹,這是將來本身的缺點,經過巧妙的應用,而展現出相反的優點。但若要經得起更耐久的防銹特性,這時就有所謂的表面處理,如電鍍,或者使用不銹鋼材質。我們每個人柔軟的心,有時候就像剛硬的鐵製品一般,稍不留意,猶如煩惱一般的銹就生了出來了。但若不斷地一點一點修行,或許可以像含了油的產品,經歷一段時間而不生銹;修行到如般(ㄅㄛ)若波羅蜜多般(ㄅㄢ)深處時,大概可像不銹鋼一般,經久而不生煩惱般的銹了吧粉末冶金產品由於其多孔質之特性,一旦生銹不僅只是表面上而已,它還會順著相互連接的空孔,而貫通到內部去,所以即使容易把表面的生銹給去掉,但深入內部的銹正向癌細胞一樣,向不同地方去擴散侵蝕。法句經中有這般的描寫:「如鐵自生銹,生已自腐蝕」。銹,它基本上是從鐵材本身生出來,生銹之後,反過來再腐蝕自身。同樣道理若用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生銹就像煩惱,當心中生起煩惱後,煩惱將也將反過來侵蝕我們的心。
禪宗五祖在傳衣缽時,有這麼一個作偈的故事,當時神秀大師作的偈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毋使惹塵埃」。而惠能大師作的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五祖將衣缽傳給了惠能大師成為禪宗六組。呼應本篇所提的生銹的議題,其實能做到神秀大師所作的偈:「時時勤拂拭,毋使惹塵埃」,相信我們的身、心就不容易生銹了。生活當中,多動動頭腦與手腳,多用心,不讓銹深入我們的筋骨和內心,而了生命。
我們的頭腦如果不動,會生銹,思考漸不靈活;我們的手腳如不動,會生銹,變得手腳混沌;我們的心若不動,也會生銹,生命的智慧將被禁錮而死亡。很巧的是在寫完文章的隔天,幹部會議上副總提到了管理的「3H」,用心(HEART)去參予關心;用頭腦(HEAD)去思考;用雙手(HANDS)去做。本來覺得這篇文章一直講生銹,會很枯燥,加入了「3H」的詮釋之後,感覺上與管理很有關係,也比較不乏味,希望看官們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