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與佛法(32) - 一個「ㄒ一ㄣ」字
2010.02 文/李輝隆
2010年日本起了一個「新」字,告別不景氣的2009;台灣也起了一個字「盼」,給人的感覺有些消極與被動,對於政府沒辦法「改變」的事,我們倒是只好用「盼」!對我們的社會,其非一己之力所能動搖,但又不能缺少任何一己之力。戴立忍導演的一部電影「不能沒有你」,政府官員看過才開始知道老百姓的苦,學著「苦民所苦」啊!對於現狀,當然只能繼續「盼」,就此打住,這裡不談政治!
2009年社長的Slogan有著一句:確認「原點」,這原點就佛法而言,可以是最原本清淨無染之「心」,後因諸多無明而未得以如明鏡。凡事之起心動念,即從此原點「心」開始。總經理、副總也一直強調用「心」與方法,佛光山的星雲法師講過一句開示:「有佛法,就有辦法!」要解決這麼多的問題,就必須從起心動念的原點 - 「心」開始。因而不管每年的那一個字是什麼?這個「心」字可要牢記,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記得幾年前NOKIA推出智慧型手機時,有一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仔細看「性」字,指的是「心生」,「人性」則是人的心是生,是動的涵意,我們今天的目標要成就,這最大的競爭力便來自於「心」,一顆生的,活的,動的心。
「ㄒ一ㄣ」除了「新」、「心」外,「辛」也是相同發音,那當然是對結果的形容,而不會當成是未來的期許。還有一個字「薪」是大家喜歡的,他也可以說是有形的「利」,結合副總所講的「發」字,有其同工之妙,「發」者,乃發現問題,發明改善方法,且徹底執行一路發,喜的是可以一路發,發「薪」發獎金呀!
回頭看看我們經常遭遇的問題:其一、諸事因見解不同,因而產生溝通不良,進而造成摩擦,乃「思」之原點不同矣!而「思」乃「心」埋於「田」,耕之得以見「心」。思考是很好的事,但埋藏在心田裡,便容易造成溝通的問題。把田耕開了,一顆心,一顆熱忱的心就出來了。其二、漠不「關心」,那不難理解,是一顆冷的心,一直放在心田裡,很冷!
而對治的方策可以在用心之前,將大伙兒的想法提出,所謂「凝聚共識」,大家「同心」,所為事乃於「利他、利己」,其先後必先以「利他」為出發點,終而能「利己」;反之,如僅以「利己為考量」,其終將損人而無法「利己」,所圖之利也將散盡無存,或許短視無法得證,但老祖宗的智慧確實如此。「利他、利己」用更簡單的兩個字表示就是「捨」「得」,一樣的道理,是相通的,所謂有捨才有得,您說是不!靜思語所云:「捨不只是身外物的捨,還包括所有的煩惱、無明,都應捨去。」空出煩惱的位置,自然得進清明亮光。「有智慧的人才能勇於捨,身體力行做到捨。」2010年慈濟證嚴上人的開示:「時時除舊布「心」,──去除舊有壞習氣與煩惱,同時用佛法與道理布置心宅」,正好反應現實我們所需要的情況。
而所謂「利」乃得見之「心」!說起「心」來一般而言是無形的意會,很抽象,意思是如能用一方便之法,讓人由利見心,由有形的利他出發,他人將由方便而開發己心見性,由得見之「觀」「心」,而能改變轉冷為熱忱之「關心」。再則,古有「利慾薰心」一詞,吾等在予以利他之初發心時,以善利導之,也可說是一種善利之薰陶,陶冶,可得見方便之法如用之得當,可開發沉潛的熱忱,利他、利己。
望見牆上「著眼大局,著手小局」這一句,這大事著眼處,必用其心;而這小事著手處,則必用腦,心與腦並用,自然事無大小,盡皆順暢可成,所以說這「心」字,可以是我們永遠的SLOGAN,與我們時時相伴。「同心」力量之大已不在筆墨話下,世界第一的保來得將可夢想成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